首页

国内SM视频

时间:2025-05-23 18:13:26 作者:【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西部是大有可为的天地” 浏览量:24204

  60年前,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建交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中法民众对两国有着怎样的印象?是什么让两国不断“双向奔赴”?

  互利共赢推动中法合作范围不断拓展

  说到法国,中国民众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人说是拿破仑、埃菲尔铁塔,也有人说是巴黎圣母院、卢浮宫,还有人说是法国香水和化妆品、毕加索、阿兰德龙、巴黎奥运会。

  法国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又是什么呢?我们采访了一些在华法国人,美食、语言、太极、功夫以及古老的历史,还有中国人的热情,都是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此外,电动汽车、电子支付等,也是接受我们采访的法国朋友给出的答案。在他们眼中,中国发展非常快,很多时候令他们难以置信。

  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中法建交60年来不断扩展的交流交往。

  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赴法国人次就达到了约13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215%,而法国籍人员入境中国的人次,则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0%。我们也注意到,双方入境的事由中,商务成为主要项目之一。

  近年来,两国经贸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当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2月,法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高达585.8%。是什么令中法企业近年来不断“双向奔赴”?

  在华经商20多年的法国商人任博同《蓝厅观察》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任博说,20年前,来中国发展的法国企业多是从事葡萄酒、能源和纺织行业,可是现在,来到中国的企业更多是来自高科技领域,包括从事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机器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许多法国公司来到中国合作投资开发产品。中国的发展为法国公司继续发展和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机会。他同时表示:“中国的企业现在也很厉害,有很多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去外国扩大发展,所以你们发展,我们也发展,因为我们现在是一起发展,我们都是互利”。

  任博告诉《蓝厅观察》记者,在中国,他看到了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华创业20年来,他经营的餐馆从几平米扩展到了几百平米,而他经营的咨询公司,客户从几个增加到了上百个,其中不少都是来华发展的法国500强企业。

  任博的经历,仅仅是中法经贸发展的一个缩影。1964年中法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约1亿美元,而到2023年中法贸易额达到了789亿美元,增长了近800倍。

  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互利共赢推动着中法合作的范围不断拓展。当前,服贸、数字、绿色等正在成为两国合作的新领域。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必须尽一切可能与中国就全球重大问题进行接触,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领域,如果没有中国,将很难取得进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法之间,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都呈现出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充分体现了双方不仅是在产业领域的互补性强,而且在其他方面现在正在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态势。正是因为中法之间坚持了务实合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所以确保了双方能够不断地克服面临的各种问题。只要中法、中欧都保持以经济发展为优先,都更注重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双方会不断地为对方创造更大的合作空间,也将为中欧关系不断创造条件,不断夯实基础,而且不断指明方向。

  文化交流“多点开花” 两国交往从“心”出发

  建交60年来,中法在经贸领域持续推进合作的同时,中法的文化热也在不断升温。仅去年“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期间,中国20多座城市就开展了超过65个文化项目。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去年也举行了多达150多项涵盖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等主题的各类活动。持续深化的文明互鉴,让两国民间相亲相近,也推动着中法两国交往得以从“心”出发。

  位于北京的法国文化中心,每周末这里举行的中法电影放映,常常会一票难求,集中着两国文化书籍的图书馆,吸引着来自中国和法国的读者,每年还会有数千人来这里学习法语。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法文版的《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早在18世纪时,其中的八首诗就被翻译成了法语。此外,儒家经典《论语》则在17世纪时就有了法语版本。可以说,文化是两国民众最早认识彼此的窗口。而今天,中法文化依旧在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间搭建着相识相知的“连心桥”。

  当前,中法文化交流已“多点开花”。仅去年,中国在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期间,就举办了200多场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而法国也是欧洲较早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的国家。今年两国又开启了中法文化旅游年,“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等活动场场火爆,折射出中法两国人民不断增长的了解彼此的愿望。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强烈的相向而行的态势,这显然会为双方双边关系打下更坚实的民意基础,为双方在政治领域、经贸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更稳定的基础,给两国关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近,法国歌手加百利正在创作在中国发行的第七张中文原创专辑,讲述着他眼中的中法友谊。2006年,他和他的中国妻子成立了中国首支中法组合,至今已发行了60多首中文原创歌曲。

  加百利对《蓝厅观察》记者说,中国人和法国人之间持续流淌着两个民族之间的兄弟情谊和友谊,大家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一切继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交流中。

  一段时间以来,从法国童声演唱的《如果我去中国》,再到中法音乐人共同演绎《从长安街到香榭丽舍》,两国民众在相知相亲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于彼此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于两国友谊的期待。 【编辑:何颖】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东西问|孙毅华:敦煌壁画建筑形象何以兼容东西?

吉林省应对冰冻灾害指挥部决定于5日13时启动吉林省暴雪冰冻灾害四级应急响应,要求有关地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密会商频次,紧盯道路交通、设施农业、校舍、旅游景区、供电、供水、供热、通讯、矿山、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和部位,落实好防范应对举措,加强巡查防护,积极除雪融冰,做好应急准备,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城市更新涌动“年轻力”

马昕表示,和敏院区的建设是上海六院、晋江市委市政府、安踏集团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化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成果。接下来,上海六院会加倍努力,围绕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学科运营等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福建医院和敏院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同质化”发展方向,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高质量发展,再创新的“晋江奇迹”。

总书记两会关切事|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新疆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吉力力·合力力介绍,2023年,新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0.6%,较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人数达6.17万人,同比增长逾四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行动,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11家,同比增长四成。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56家,同比增长八成。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不断增加,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3.58亿元,是上年的2.3倍。202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398件,同比增长18%。

福建:新农人扎根乡村 经营“向往的生活”

据俄新社报道,该市市长在社交媒体上证实了这一消息,称俄军再次发动袭击,当地发生多起火灾。一些住宅楼的窗户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损。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川南、滇北局地达高火险等级,形势趋于严峻

挥毫泼墨间,结构、布局、笔画都成为跨时空的对话,在纸上缓缓展开,“我发现他们通过笔画之间的组合,潜意识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思考,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已经达到智慧的境界”。而现在的我们,能够在欣赏、临摹书法名作时感到舒服,“是因为古人和我们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我们对世界规律的基本看法是相似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